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作为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完善,其中个体化介入治疗因其针对性强、疗效确切而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策略之一。
个体化介入治疗的核心在于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采用精准化、个体化的介入技术,结合多学科协作,旨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该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局部消融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放射治疗等。局部消融治疗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摧毁肿瘤细胞,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酒精注射等多种技术。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肿瘤细胞坏死;微波消融则通过微波产生的热效应达到相似效果;酒精注射则是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使肿瘤细胞脱水、凝固和坏死。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并直接向肿瘤内注入化疗药物,达到“饿死”肿瘤的效果。放射治疗则是利用高能X射线或γ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增殖。
实施个体化介入治疗的成功,要求医生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患者的肝功能、全身状况等。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更为温和的介入方式,以减少对肝脏的损伤;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或多发性肝癌患者,则可能需要采用多种介入手段的联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例如,对于肿瘤较小、肝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消融治疗;而对于肿瘤较大、分布广泛的患者,则可能需要TACE或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介入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肿瘤科、放射科、介入科、肝病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MDT模式可以确保患者接受到全面、系统、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通过MDT模式,医生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体检、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异常,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诊断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显著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影像学检查则包括超声、CT、MRI等。这些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预防措施也是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重要环节。控制肝炎病毒感染、避免长期过量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如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血液制品等,对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长期过量饮酒也是原发性肝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适量饮酒或戒酒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也有助于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
总结来说,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介入治疗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通过精准化、个体化的介入技术,结合多学科协作,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介入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从源头上减少原发性肝癌的发病。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通过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的有机结合,我们有望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王振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