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与肝癌:预防、监测与早期治疗的科学策略

2025-07-12 09:07:13       3206次阅读

乙肝与肝癌的关联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在探讨这一主题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乙肝防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肝癌高发的国家,慢性乙肝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本文将从预防、监测和早期治疗三个层面,详细阐述如何通过科学策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人类。乙肝病毒感染后,部分人群能够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但更多的感染者会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的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

乙肝的预防策略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乙肝疫苗接种能够提供长期保护,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此外,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针头等高危行为也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手段。这些行为不仅能够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还能够减少其他性传播疾病和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对于孕妇,通过母婴阻断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风险。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乙肝病毒筛查,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包括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同时,对血液制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的筛查,可以进一步减少通过血液传播的病例。严格的血液筛查制度和血液安全措施对于预防乙肝病毒通过血液制品传播至关重要。我国自1993年起对所有献血者实施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筛查,有效降低了血液传播乙肝的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定期的健康监测是实现肝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定期进行肝脏彩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肝脏的异常变化,如肝脏结节、肿瘤等。而甲胎蛋白(AFP)检测则可以帮助诊断肝癌。AFP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异常升高往往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AFP检测和肝脏彩超检查。

一旦发现肝癌的早期迹象,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靶向治疗等,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特性来定。例如,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射频消融和靶向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如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疗法,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的健康监测和及时的早期治疗,我们可以显著降低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这不仅需要医疗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预防乙肝和降低肝癌发生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疫苗接种和高危人群的筛查,我们有望在未来降低乙肝和肝癌的发生率,保护人民的健康。

吴良华

宁德市闽东医院

下一篇肠癌放疗的科学依据与临床实践
上一篇基于代谢途径的肝癌患者免疫浸润水平评估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