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本文将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技术,特别是超声和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识别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报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七,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凸显了其对公共卫生的重大影响。甲状腺癌包括多种类型,如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大部分甲状腺癌生长速度较慢,恶性程度较低,我国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80%。
然而,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知存在误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体检的普及,约60%-70%的城市人群通过甲状腺超声筛查发现结节,但很多人混淆了“结节”与“癌”的概念。这种认知误区导致了两种极端现象:一部分人因发现毫米级结节而过度焦虑,甚至要求非必要的手术干预;另一部分人则忽视超声报告中的“低回声”“微钙化”等提示性描述,延误了治疗。
在早期筛查方面,公众的认知也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部分高教育水平人群过度关注筛查;另一方面,低收入、老年及农村群体因健康意识薄弱或医疗资源匮乏,筛查率不足20%。这种差异性导致了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不均衡。
治疗甲状腺癌时,需要平衡个体化与规范化。应避免两种极端:一是机械套用指南忽视个体差异,如对不耐受手术者强行开刀;二是过度‘定制’偏离循证原则,如对高危患者滥用消融导致转移风险。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协同优化,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
在诊断技术方面,超声检查因其无创、实时、经济等优点,成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手段。超声能够显示结节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信息,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特别是对于“低回声”和“微钙化”等超声特征,它们是甲状腺癌的重要提示性描述,对于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超声,生物标志物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某些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甲状腺球蛋白、钙化素等,可以作为甲状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在超声结果不明确的情况下。
综上所述,超声和生物标志物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更多、更精确的诊断工具,以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识别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标。
李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