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这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逐渐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甲状腺癌已经成为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女性第三位,男性第七位。尽管其发病率较高,但幸运的是,大部分甲状腺癌的发展较为缓慢,恶性度相对较低,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超过了80%,这是一个相对乐观的数据。
甲状腺癌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每种类型在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上均有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甲状腺癌的多样性。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其特点是发展缓慢,预后相对较好。乳头状癌的癌细胞排列呈乳头状,细胞核有特征性的毛玻璃样变化。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治疗效果较好。滤泡细胞癌是另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甲状腺癌的10%至15%。与乳头状癌相比,滤泡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细胞排列成滤泡状,但缺乏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核型变化。这种类型的癌症较少对放射性碘治疗敏感,治疗上可能需要更加个体化的方法。
公众对于甲状腺癌的认知常常存在误区,常将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混为一谈。实际上,超声检查中发现的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会转化为癌症。过度焦虑和忽视超声报告中的提示性描述都可能导致治疗决策的失误。因此,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应更加关注其生物学行为和风险评估,而不是单纯地依据结节的大小和形态。
在早期筛查方面,公众的认知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部分高教育水平的人群对甲状腺癌筛查过度关注,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焦虑;另一方面,低收入、老年及农村群体由于健康意识薄弱或医疗资源不足,筛查率不足20%。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提示我们,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甲状腺癌筛查的意识和可及性。
治疗甲状腺癌需要在个体化和规范化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我们应避免机械套用指南而忽视个体差异,如对不耐受手术者强行开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过度个性化治疗偏离循证原则,如对高危患者滥用消融治疗,增加转移风险。最终目标是实现患者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协同优化,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
此外,甲状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同样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避免过度的辐射暴露等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癌的风险。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是必要的。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较高,但大部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规范化治疗。公众应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认知,积极参与筛查,同时关注自己的甲状腺健康,为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癌做出积极的努力。
黄若山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