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手术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能够有效地移除肿瘤,但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之一便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Lymphedema)。淋巴水肿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上肢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对其足够重视至关重要。
一、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原因
乳腺癌手术中常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放疗是导致术后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会导致腋窝区域的淋巴管受损,淋巴液回流受阻。而放疗则可能进一步损伤淋巴管,影响淋巴液的正常流动。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无法顺利回流,最终导致上肢淋巴水肿。据统计,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约为20%-30%,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率可能进一步上升。
二、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
上肢功能受限:淋巴水肿会导致患肢肿胀、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严重的淋巴水肿甚至会导致患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负担加重:长期肿胀和疼痛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患者可能会因为患肢的外观和功能受限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增加感染风险:淋巴水肿容易引发皮肤破损、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细菌容易侵入,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影响康复进程:淋巴水肿会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康复治疗,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家庭资源。
三、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术前教育患者认识淋巴水肿的危害,提高预防意识。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患肢受压,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综合消肿治疗:包括淋巴引流按摩、压力疗法、运动疗法等,可以有效减轻水肿,改善患肢功能。淋巴引流按摩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回流;压力疗法通过穿戴压力袖套,减轻患肢肿胀;运动疗法通过适度运动,提高患肢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药物治疗:利尿剂、苯海拉明等药物可以辅助治疗,但需遵医嘱,不可滥用。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定期随访:定期复查,评估淋巴水肿程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定期随访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水肿,改善患肢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医患共同努力,必将战胜这一顽疾,让乳腺癌患者重获健康人生。我们应重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宋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