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2025-06-30 18:51:55       3216次阅读

甲状腺癌,一种常被忽视但发病率不容忽视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的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据《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统计,甲状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上升至第七位,在女性中更是高居第三位。这种癌症的分类多样,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大多数类型恶性程度较低,发展缓慢,我国5年生存率已超过80%。

然而,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知存在误区。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约60%-70%的城市人群通过甲状腺超声筛查发现结节。但许多人将“结节”与“癌”混为一谈,导致两种极端现象:一些人因发现微小结节而过度焦虑,甚至要求不必要的手术干预;另一些人则忽视超声报告中的“低回声”、“微钙化”等提示性描述,延误治疗。

在早期筛查方面,公众的认知也存在两极分化。部分高教育水平的人群过度关注筛查,而低收入、老年及农村群体因健康意识薄弱或医疗资源匮乏,筛查率不足20%。这种不平衡现象需要通过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改善医疗资源分配来解决。

治疗甲状腺癌时,需要平衡个体化与规范化。一方面,要避免机械套用指南而忽视个体差异,如对不耐受手术者强行开刀;另一方面,要避免过度“定制”治疗,偏离循证原则,如对高危患者滥用消融导致转移风险。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协同优化,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而言,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依赖于医疗干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同样重要。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信心。康复指导则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营养补充、运动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和多方面的支持,甲状腺癌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遗传因素中,某些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包括辐射暴露、碘摄入不足或过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也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

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和核素扫描等方法。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甲状腺结节,评估结节的性质和风险。细针穿刺活检可以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核素扫描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和代谢状态。

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分型、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和甲状腺叶切除等。术后常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消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此外,还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公众应提高对甲状腺癌的认知,重视早期筛查和规范化治疗。通过综合治疗和多方面的支持,甲状腺癌患者有望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

莫健飚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下一篇肝癌出血症状的识别与处理
上一篇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续治疗:药物管理与生活指导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