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日益多样化,其中免疫治疗因其独特的机制和疗效而受到重视。然而,免疫治疗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不良反应,尤其是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本文将对胃癌免疫治疗中肺炎的管理进行详细阐述,以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并处理这一问题。
胃癌免疫治疗中,患者可能会遇到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毒性、肺炎、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等。其中,肺炎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病情严重,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肺炎的诊断与分级管理
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排除法,新发或症状恶化的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胸部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检查影像学表现。根据肺炎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G1级肺炎:无需治疗,考虑在3~4周后复查胸部CT及肺功能。
G2级肺炎:暂停ICIs治疗,直至降至≤G1。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1~2mg·kg^-1·d^-1,治疗48~72h后,如症状改善,激素在4~6周内按照每周5~10mg逐步减量。
对于更严重的肺炎,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停用ICIs治疗,并使用更高剂量的激素治疗。
肝脏毒性的管理
肝脏毒性的管理同样需要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G1级患者可以继续ICIs治疗,并每周监测一次肝功能。G2级患者应暂停ICIs治疗,并口服泼尼松0.5~1.0 mg/kg,如果肝功能好转,泼尼松缓慢减量至≤10 mg/d(总疗程≥4周)。对于G3级和G4级患者,建议停用ICIs治疗,并使用更高剂量的激素治疗。
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的管理
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的管理也需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大部分皮肤irAE经早期发现并对症治疗可及时恢复,不影响后续ICIs治疗。而对于更严重的皮肤irAE,则需暂停或永久停用ICIs治疗,并给予病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免疫性结肠炎,G1-G2级患者可以通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粪便常规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清淡饮食、必要时口服补液、使用止泻药物对症处理。对于更严重的病例,则需要开始激素治疗。
总结
胃癌免疫治疗中的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通过详细的诊断和分级管理来控制。对于长期慢性发作风险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在治疗CIKs期间应如何管理和防控,以及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都是临床医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益处影响深远,因此,合理管理不良反应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陈剑铭
莆田市秀屿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