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相较于霍奇金淋巴瘤(HL),其发病率和病理复杂性均较高。本文将深入探讨NHL的病理机制,以增强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警觉。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NHL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区域。此外,患者可能伴有持续发热、体重下降、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与NHL的病理机制紧密相关,提示患者免疫系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病理机制
1. 淋巴细胞恶性转化
NHL的发病基础在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转化。在多种内外因素(如感染、辐射、化学物质暴露等)作用下,淋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正常淋巴细胞的增殖调控失衡,进而发展为恶性肿瘤。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p53、c-myc、bcl-2等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突变可导致淋巴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控制,从而转变为恶性细胞。
2. 淋巴细胞增殖侵袭
恶性转化的淋巴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可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肿瘤。同时,肿瘤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这些侵袭性行为使得NHL细胞能够在体内广泛扩散,导致多器官受累。
3. 免疫逃逸
NHL细胞可利用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例如,肿瘤细胞可下调MHC分子的表达,降低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或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TGF-β、IL-10等,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这些免疫逃逸机制使NHL细胞得以在体内持续生存和扩散,导致疾病进展。
4. 微环境因素
NHL的发生发展还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可与周围基质细胞、免疫细胞等相互作用,形成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例如,肿瘤细胞可诱导基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或招募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等,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NHL的发展和侵袭。
诊断与治疗
提高对NHL症状和病理机制的认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治这一疾病,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尽早开始规范化治疗。NHL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活检等。明确诊断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预防与早期识别
预防NHL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诊断。应提高公众对NHL症状的认识,尤其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迅速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活检等,以明确诊断。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也有助于降低NHL的发病风险。
结语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复杂的恶性肿瘤,涉及多种病理机制。通过深入了解NHL的病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医疗专业人员而言,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对于公众而言,应增强健康意识,关注身体异常变化,及时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望降低NHL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
郑润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