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HC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本身的肿瘤。了解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识别和治疗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肩负着解毒、代谢、分泌胆汁等多项重要生理功能,是维持人体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肝脏也是癌症的好发部位之一。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更为显著。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识别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肝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消瘦、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对于有肝病背景的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是非常重要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也是筛查肝癌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治疗方面,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消融治疗、肝移植、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肝功能良好的患者。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患者。肝移植适用于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尤其是那些合并严重肝硬化的患者。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则主要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此外,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治疗手段外,原发性肝癌的预防同样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肝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因为这些病毒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戒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也有助于降低肝癌的风险。
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肝癌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施策。
肝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肝功能、治疗手段等。早期肝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但晚期肝癌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0%。因此,肝癌的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总之,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识别和治疗进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加强肝病患者的随访管理,以及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需要医务工作者、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面对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
吕旭晨
沧州市人民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