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下脂肪、胶原等物质堆积,导致血管腔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该病不仅影响血流,还可能引发脑卒中,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首先,血管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超声检查、CT血管造影等,以确定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对于轻度狭窄,医生可能推荐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降脂、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同时建议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斑块、减缓狭窄进展,并降低脑卒中风险。
对于中重度狭窄,尤其是有症状的患者,血管外科医生可能考虑手术干预。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CEA通过开放手术去除斑块,恢复血流;CAS则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放置支架,扩张狭窄部位。选择哪种手术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狭窄特点等因素。
神经内科医生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参与术前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术后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此外,神经内科医生还负责管理患者的长期药物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等,以降低再狭窄和脑卒中的风险。
影像科医生通过超声、CT、MRI等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血管狭窄信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他们还参与术后随访,监测血管状况,评估治疗效果。
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之,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医生、护士、影像科医生、患者等各方需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守护脑部健康。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信淳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