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肝细胞癌与乙肝病毒之间的科学联系,并阐述乙肝病毒如何促进肝细胞癌变的机制。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其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慢性HBV感染是指HBV在体内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的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2.5亿人患有慢性HBV感染。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20-30倍。在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约85%的肝细胞癌与HBV慢性感染有关。
HBV促进肝细胞癌变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直接基因突变:HBV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肝细胞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增加癌变风险。研究发现,HBV整合位点附近的基因往往与细胞增殖和肿瘤抑制相关,这可能是HBV促进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HBV的X蛋白可以干扰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进一步促进细胞的转化和癌变。
慢性炎症刺激:HBV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肝脏持续损伤和修复。长期的炎症刺激可促进肝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此外,炎症反应还可产生大量活性氧(ROS),进一步加剧肝细胞的基因突变和癌变。慢性炎症微环境还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为肿瘤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免疫逃逸:HBV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使得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复制可进一步加剧肝脏损伤,增加肝细胞癌变的风险。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可以诱导宿主产生免疫耐受,从而抑制特异性免疫应答。此外,HBV还可以通过变异和重组等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识别。
肝硬化:慢性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后者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肝硬化可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为肝细胞癌变创造有利条件。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以上。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受损,DNA损伤积累,癌变风险进一步增加。
细胞信号传导异常:HBV感染可通过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肝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化。例如,HBV X蛋白可通过激活NF-κB、JNK等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增殖和抗凋亡。此外,HBV感染还可诱导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进一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HBV可通过直接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免疫逃逸、肝硬化和细胞信号传导异常等多种机制促进肝细胞癌变。因此,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筛查和监测肝脏病变,对于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HBV疫苗的普及和推广,降低HBV感染率,也是预防肝细胞癌的关键措施。此外,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酒、合理膳食、避免接触肝损性药物等,也有助于降低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望进一步降低全球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李建坤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