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监测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依据《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和《肝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的推荐,探讨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策略。
识别复发高危因素
识别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是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的第一步。术后早期复发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肿瘤多发性、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肿瘤分化程度低(Edmondson Ⅲ~Ⅳ级)、微血管或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持续异常。而晚期复发则与年龄、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期、HBsAg阳性、高HBV DNA水平、肝硬化程度等因素有关。通过这些因素的评估,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为精确的监测计划和治疗方案。
系统抗肿瘤治疗
系统抗肿瘤治疗在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治疗存在高危复发因素患者的重要手段。例如,阿帕替尼、仑伐替尼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信迪利单抗(PD-1抑制剂)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复发高风险早期肝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此外,抗病毒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应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控制基础肝脏疾病,降低肝癌复发率。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也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措施。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射治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方法,对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以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这些局部治疗方法能够针对性地作用于肝癌细胞,减少全身性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另一重要方面。多学科团队(MDT)决策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肿瘤特征、肝功能状态和并发症等,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术后随访也是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术后1-2个月开始随访,监测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行肺部、骨骼、头部或全身扫描,以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新辅助与术中治疗
新辅助与术中治疗也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预测微血管侵犯(MVI)高风险的患者,尽管不单独推荐TACE或放疗作为新辅助治疗,但鼓励参与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术中可考虑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或术中放疗,以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肝癌术后辅助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采取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局部治疗、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措施,并严格遵循专家共识的推荐,以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复发风险。通过这些策略,我们能够更好地监测肝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通过精准的识别高危因素、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及严格的术后随访,我们可以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付志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本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