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医学界在肝癌的诊断上,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和血清标记物检测成为两项核心技术,它们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评估预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体组织检查,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之一,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它通过直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确切的病理证据。这种方法能够明确肿瘤的性质,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并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策略的制定。然而,活检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对小病灶的取材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活检时,医生需权衡利弊。
血清标记物检测,尤其是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在肝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AFP是一种在胚胎期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清中的AFP水平很低。然而,在肝癌患者中,AFP水平会显著升高,因此,AFP被广泛用作肝癌的筛查和诊断标记物。值得注意的是,AFP水平的升高并不特异于肝癌,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也可能导致AFP升高,因此,AFP水平的升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除了AFP之外,还有一些新的血清标记物被用于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如AFP-L3、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等。这些新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在AFP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情况下。AFP-L3是AFP的一个亚型,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DCP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其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展有关。这些新型标记物的发现,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血清标记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在肝癌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分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此外,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也至关重要。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等,也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总之,活检和血清标记物检测是肝癌诊断的两大核心手段。活检提供病理学证据,而血清标记物检测则为非侵入性诊断提供依据。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随着更多新型标记物的发现和应用,肝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将更加精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吴文郁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