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包括舌癌、牙龈癌、颊黏膜癌等多种类型。随着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口腔癌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也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口腔癌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降低口腔癌风险的“三要三不要”原则,旨在帮助公众科学预防口腔癌,维护口腔健康。
一、“三要”原则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专业的口腔检查。专业的口腔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口腔内的异常情况,例如溃疡、肿块等可疑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口腔癌。检查内容包括口腔黏膜、牙齿、牙周和舌头等部位。定期检查能够提高口腔癌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保持口腔卫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预防口腔癌至关重要。这包括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以及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同时,戒烟限酒也是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环节,因为烟草和酒精会长期刺激口腔黏膜,增加患癌风险。不良的口腔卫生会增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风险,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过烫、过硬的食物会损伤口腔黏膜,增加患癌风险。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饮食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的健康,降低患癌风险。
二、“三不要”原则
不吸烟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口腔黏膜细胞,而酒精也会刺激黏膜,两者共同作用增加癌变风险。戒烟限酒是预防口腔癌的关键措施。研究显示,吸烟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2倍。
不忽视疼痛:口腔内出现疼痛、溃疡、出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排除口腔癌的可能。不要忽视这些症状,延误病情。口腔癌早期症状较为隐蔽,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不滥用药物:一些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长期滥用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药物滥用会破坏身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对肿瘤的抵抗力,增加患癌风险。
综上所述,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科学预防口腔癌,需要公众提高口腔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加大口腔健康科普力度,提高公众对口腔癌危害的认识和防治知识,共同守护口腔健康,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提升生活质量。
预防口腔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赢这场防治口腔癌的攻坚战。通过提高公众对口腔癌防治的认识,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这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通过科普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和政策支持,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没有口腔癌威胁的健康社会。
阎晓路
河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