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公众提供有关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及相应的筛查建议,以增强大众的防癌意识,并提升早期诊断率。
一、临床表现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感。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血痰、胸痛、发热、气喘等症状。晚期肺癌患者甚至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吞咽困难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提示癌细胞已侵犯周围器官和组织。
二、检查方法
致癌危险因素评估
肺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我国《肺癌筛查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人群被定义为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吸烟≥400年支(即平均每天吸一包烟,持续20年),戒烟时间<15年。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例如暴露于石棉、铀、氡等有害物质。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有肺癌患者。
评估个体是否具有这些危险因素,对于早期发现肺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胸部影像学检查
低剂量CT检查是肺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这种检查能够全面分析肺部结节和肿块的特点,包括结节的密度、形态、是否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以及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从而判断恶性的可能性。
三、筛查建议
对于上述定义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CT检查。这种筛查方法具有辐射剂量低、敏感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此外,对于有可疑症状或检查结果的人群,应进一步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肺癌筛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肺癌致死率的关键。公众应提高对肺癌预防的认识,特别是高危人群更应加强自我监测和定期体检,以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定期的医学筛查,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这一致命疾病。
肺癌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外,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认识,鼓励戒烟,减少职业暴露,以及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这些措施将有助于降低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
同时,科研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好,患者的生存希望也会越来越大。
总之,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通过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望在未来降低肺癌的致死率,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对抗这一致命疾病,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马文波
鞍山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