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吸烟是公认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表明,约85%的肺癌患者与吸烟行为有关。烟草烟雾中含有70余种已知的致癌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能够直接损伤肺部细胞的DNA,造成基因突变,从而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个体患肺癌的风险越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戒烟,个体的肺癌风险也不会立即降至非吸烟者的水平,而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一般认为戒烟10年后,肺癌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的一半左右。
然而,非吸烟者同样面临着肺癌的风险,尤其是那些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群。二手烟,亦称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这种行为同样会对非吸烟者的肺部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研究,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非吸烟者,其患肺癌的风险比未暴露者高出20%至30%。这一数据提示我们,即使个人不吸烟,也不能忽视周围环境中的吸烟行为对自己的健康影响。
近年来,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型的烟草替代品,因其声称的“减少危害”特性而受到部分人群的青睐。然而,电子烟并非无害。研究发现,电子烟同样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一些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吸食电子烟同样存在致癌隐患,不应被视为安全替代品。
除了吸烟,肺癌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PM2.5)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增加肺癌风险。职业暴露中,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致癌物质的职业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也与肺癌的发生有关,有家族史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更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也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肺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CT、支气管镜等,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者等,建议定期进行肺癌筛查,以提高早期发现和治愈的机会。
综上所述,无论是主动吸烟者还是被动吸烟者,都应当提高对肺癌风险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对于吸烟者而言,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而对于非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和电子烟的使用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加强公共场所的禁烟措施,以及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共同努力降低肺癌的发病率,保护更多人的健康。
此外,我们还应重视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降低肺癌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加强肺癌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总之,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吸烟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但非吸烟者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电子烟并非安全替代品,同样存在致癌隐患。我们应提高对肺癌风险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同时重视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保护更多人的健康。
徐宇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