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这一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胃癌早期症状往往表现为非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错失早期治疗的良机。本文旨在普及胃癌早期的非特异性症状,提高公众对这些症状的认识,并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胃癌早期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嗳气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上腹部不适可能表现为轻微的疼痛或饱胀感,尤其是在进食后。嗳气则是由于胃内气体增多导致的一种症状,可能伴随或不伴随胃部不适。这些症状虽然不特异,但在持续存在时,应提高警惕,尤其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
胃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早期胃癌(I期和II期)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胃癌(III期和IV期)。肿瘤的部位也对预后有所影响,靠近胃出口的肿瘤可能导致较早出现梗阻症状,从而促使患者及时就医。肿瘤的组织类型,如腺癌、鳞癌等,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此外,治疗措施的选择,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也对患者的恢复和生存率有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症状外,胃癌还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食欲减退可能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相关,导致患者进食减少。体重下降则可能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恶心呕吐可能与胃部不适、胃内压力增高等因素相关。这些症状虽然也不特异,但在持续存在或加重时,也应提高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发病还与一些可改变的风险因素有关,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提高公众对胃癌早期症状的认识,是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一旦出现上述非特异性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胃癌并进行治疗。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可以发现早期胃癌,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胃镜检查外,胃癌的诊断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标志物如CEA、CA72-4等可以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可以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远处转移等信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应提高对胃癌早期症状的认识,一旦出现上述非特异性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等相关检查。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高盐饮食和腌制食品摄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及时就医,我们可以共同努力,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王瑞丽
江门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