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肝癌的主要元凶之一,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它们通过不同的生物学机制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进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脏细胞后,病毒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和细胞失控增殖。这种整合可能会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细胞凋亡的抑制,以及免疫逃逸机制的激活,从而促进肝癌的发展。此外,HBV感染还可能引起慢性肝炎,长期的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再生,增加了肝细胞恶变的风险。HBV感染后,肝脏可能会出现持续的炎症反应,这种慢性炎症状态会不断刺激肝细胞,导致细胞损伤和修复的循环,这种状态被称为“修复性再生”。在修复性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
丙型肝炎病毒(HCV)则主要通过诱导肝脏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异常,进而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HCV感染还可能引起免疫介导的肝损伤,长期的免疫攻击不仅加剧了肝脏炎症,而且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基因突变和癌变。HCV感染会导致肝脏内氧化应激增加,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损伤肝细胞,导致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异常,进而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同时,HCV感染还会激活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清除反应会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长期的免疫攻击可能会加剧肝细胞损伤,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
预防HBV和HCV感染是降低肝癌发生率的重要措施。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采取安全性行为可以预防HBV感染,而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医疗器械可以预防HCV感染。对于已经感染的个体,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感染HBV的风险,减少慢性HBV感染的发生率。对于HCV感染,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医疗器械是预防HCV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感染HBV和HCV的个体,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定期进行肝脏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硬化和肝癌至关重要。通过血液检测、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等方法可以监测肝脏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更应加强监测,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生存率。血液检测可以检测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标志物,如ALT、AST等。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等功能。肝脏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应加强监测,定期进行上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脏异常,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生存率。
总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癌的重要病因,通过预防感染、及时抗病毒治疗和定期肝脏检查等措施,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只有通过这些综合防控措施,我们才能有效控制肝炎病毒引发的肝癌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尚佩沛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