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在我国,肝癌的高发与慢性乙肝感染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约80%的肝癌患者都有慢性乙肝感染的背景,凸显了乙肝控制对于肝癌预防的关键性。
乙肝预防策略是多元化的,疫苗接种是最具成本效益和效果的方法之一。自1992年起,我国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计划,显著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然而,疫苗接种并非万无一失,对于那些未能及时接种疫苗的新生儿,孕前和孕期的乙肝病毒检测和母婴阻断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母婴阻断是指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以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这包括对孕妇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并确保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新生儿还需在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乙肝疫苗,以完成整个免疫程序,从而形成对乙肝病毒的长期保护。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定期进行肝脏彩超和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实现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肝脏彩超能够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而AFP作为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肝癌的一个警示信号。因此,对于乙肝患者,定期监测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
综合来看,乙肝的防治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是预防肝癌的重要策略。通过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等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定期进行肝脏彩超和AFP检测,有助于实现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共同努力,为下一代建立一个更为坚固的肝癌免疫屏障,保护他们免受乙肝和肝癌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效果并非终身,部分人群可能需要加强免疫。因此,对于已完成基础免疫程序的人群,定期评估抗体水平,并在必要时进行加强免疫,也是预防乙肝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注射器、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等,也是降低乙肝传播风险的有效手段。
此外,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态度也对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提高公众对乙肝防治知识的了解,是提高疫苗接种率和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乙肝防治的认识,可以促进社会对乙肝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无乙肝的社会环境。
总之,乙肝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公众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综合施策,我们有信心在未来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减少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王兴东
甘肃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