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手术已从传统开胸手术发展至微创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本文将探讨肺癌手术在疾病治疗中的核心目标、主要类型、手术前的关键评估、术后护理与康复要点,以及手术的局限性与挑战。
肺癌手术的核心目标在于根治性切除、明确诊断和缓解症状。根治性切除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可能受累的组织,达到无残留状态,这是早期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手术切除的组织可以进行病理分析,从而确定肿瘤类型、分期及基因特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对于晚期患者,手术可能用于减轻肿瘤压迫或控制出血等紧急情况。
肺癌手术的主要类型包括肺叶切除术、亚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和胸腔镜/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肺叶切除术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亚肺叶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小或患者肺功能较差的情况,旨在保留更多健康肺组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全肺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多个肺叶的情况,但术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胸腔镜/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则通过微小切口或机器人手臂操作,减少创伤、出血和术后疼痛,加速康复。
手术前的关键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测试和全身状况评估。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用于评估肿瘤位置、大小及是否转移。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术后呼吸代偿能力,确定能否耐受手术。全身状况评估包括心脏功能、肝肾功能、营养状态等,确保患者能承受手术创伤。
术后护理与康复要点包括疼痛管理、呼吸训练、早期活动和并发症监测。疼痛管理需要医生根据情况使用止痛药,患者应避免因疼痛不敢咳嗽或活动。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吹气球等练习,促进肺复张,预防肺不张和肺炎。早期活动有助于减少血栓风险。并发症监测包括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就医排查出血、感染等问题。
尽管肺癌手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与挑战。淋巴结转移风险高时,可能需要扩大清扫范围或联合术后放化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手术通常不作为首选,除非为了缓解症状。即使手术成功,患者仍需定期复查以监控术后复发可能。
综上所述,肺癌手术是早期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切除肿瘤组织,为患者争取治愈机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癌手术已经从传统开胸手术发展到微创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然而,手术的局限性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王峥
西安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