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P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从病理学和治疗策略的角度来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85%,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NSCLC的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主要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靶点发挥作用。NSCLC的分子亚型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MET)过表达、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ALK)重排等。这些分子靶点的异常活化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EGFR突变阳性NSCLC的靶向治疗
EGFR突变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约占NSCLC患者的10%-20%,尤其在亚裔、女性、非吸烟患者中更为常见。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EGFR突变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MET过表达NSCLC的靶向治疗
MET过表达是NSCLC的另一种重要分子亚型,约占NSCLC患者的3%-4%。MET过表达可以激活下游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针对MET过表达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小分子MET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卡马替尼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MET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ALK重排NSCLC的靶向治疗
ALK重排是NSCLC的另一种重要分子亚型,约占NSCLC患者的3%-5%,多见于年轻、非吸烟患者。ALK重排可以激活下游的PI3K/AKT/mTOR和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针对ALK重排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小分子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ALK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总之,NSCLC的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靶点发挥作用,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等优点,已成为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NSCLC患者可以接受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显著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但靶向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获得性耐药、肿瘤异质性等,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曹敏
南京鼓楼医院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