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胃癌的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此,针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显得尤为关键。
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不仅能够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还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因此,一级预防是降低胃癌发病风险的基础。研究表明,根除Hp感染可以降低50%的胃癌风险,规范的四联疗法对于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健康饮食也是预防胃癌的关键,应减少腌制品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有益成分。戒烟限酒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吸烟者戒烟10年后胃癌风险可接近正常人。
二级预防则聚焦于胃癌的早期筛查。对于40岁以上,尤其是有家族史或Hp感染的人群,推荐进行胃癌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手术后患者作为高风险人群,更应重视胃癌筛查。胃镜检查是胃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此外,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判断胃黏膜状态,提高胃癌早筛的准确性。
除了胃镜检查和血清PG检测外,胃癌早期筛查还包括粪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等方法。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便、无创的筛查方法,可检测粪便中的微量出血,提示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风险。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则通过钡剂充盈胃腔,利用X线透视观察胃黏膜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可疑病变。这些筛查方法各有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筛查并非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的过程。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胃镜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了解胃癌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癌高风险人群,重视胃癌的早筛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规范的Hp根除治疗、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一级预防措施,结合胃镜检查、血清PG检测等二级预防手段,可以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胃癌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同时,加强胃癌筛查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也是降低胃癌危害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赢胃癌防治这场攻坚战。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降低胃癌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还应重视胃癌的三级预防,即对已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手术切除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采取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此外,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应重视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总之,只有综合运用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针对胃癌的发病机制,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新型治疗手段有望为胃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效果。但这些新型治疗手段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总之,胃癌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推广胃癌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治疗效果;我们有信心在未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赢胃癌防治这场攻坚战。
刘庆根
济南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