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因此,识别胰腺癌的预警信号,对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疾病预防的角度,详细介绍胰腺癌的预警信号,并探讨其预防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腹痛和不适:胰腺癌早期常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持续性钝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背部。这种疼痛在进食后加剧,并可能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腹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压迫周围神经、侵犯腹膜或引起胰腺炎有关。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痛,尤其是伴有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黄疸:当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时,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出现梗阻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深黄、陶土样大便。黄疸是胰腺癌进展期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与肿瘤压迫胆管、引起胆汁淤积有关。对于新发黄疸,尤其是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
体重下降:胰腺癌患者常伴有进行性消瘦、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可达10%以上。这与肿瘤消耗、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体重下降是胰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胰腺功能不全引起消化吸收障碍有关。对于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下降,尤其是伴有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胰腺功能不全:胰腺癌可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表现为脂肪泻、腹胀等;内分泌功能减退可表现为糖代谢紊乱。胰腺功能不全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与肿瘤侵犯胰腺组织、影响胰腺功能有关。对于新发脂肪泻、腹胀等症状,尤其是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腹部肿块: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触及上腹部质硬、固定、无压痛的肿块,这是肿瘤增大的表现。腹部肿块是胰腺癌进展期的重要体征,其发生机制与肿瘤增大、侵犯周围组织有关。对于新发腹部肿块,尤其是质地硬、固定、无压痛时,应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
胰腺炎反复发作:胰腺癌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与肿瘤压迫胰管、引起胰液淤积有关。胰腺炎反复发作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与肿瘤压迫胰管、引起胰液淤积有关。对于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尤其是伴有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血糖异常:胰腺癌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出现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新发胰腺癌的风险增加。血糖异常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与肿瘤侵犯胰岛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有关。对于新发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尤其是伴有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血栓形成倾向:胰腺癌患者可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与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有关。血栓形成倾向是胰腺癌的重要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与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引起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对于新发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尤其是伴有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总之,胰腺癌的预警信号涉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等多个方面。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完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排除胰腺癌的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同时,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慢性胰腺炎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以实现疾病的早诊早治。此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胰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才能有效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丁思宇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新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