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发病率位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位。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已成为F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R-CHOP方案治疗FL的过程中,神经系统毒性不容忽视。
R-CHOP方案中的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环磷酰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脑病、昏迷等严重症状。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等。利妥昔单抗和泼尼松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R-CHOP方案治疗FL时神经系统毒性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毒性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也可表现为外周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也可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中发现。
预防和处理R-CHOP方案引起的神经系统毒性 在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慎用R-CHOP方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于外周神经病变,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族等进行辅助治疗。
个体化治疗,权衡利弊 对于FL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肿瘤负荷等因素,权衡R-CHOP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可考虑减量或缩短疗程,以降低神经系统毒性的风险。
总之,R-CHOP方案是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神经系统毒性。通过合理用药、密切监测、个体化治疗等措施,可降低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胡喜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