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还因为它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然而,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那么,为何即便年年进行常规体检,肠癌仍然难以被发现呢?
首先,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肠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例如,早期肠癌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消化不良、腹部不适或大便习惯改变等,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胃肠道疾病而被忽视。因此,常规体检中依赖于病人的主观感受来发现肠癌,往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其次,常规体检项目中,肠道检查并不是必查项目。许多人在体检时忽视了对肠道的检查,或者体检套餐中不包含肠道检查项目,这使得肠癌筛查存在盲区。例如,一些体检套餐可能只包含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而忽略了对肠道的直接检查,如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这无疑增加了肠癌漏诊的风险。
再者,肠癌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仅凭常规体检中的一些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很难直接诊断肠癌。肠癌的确诊需要结合肠镜检查、病理活检等多种检查手段。例如,肿瘤标志物虽然可以作为肠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不能作为肠癌的确诊依据。只有通过肠镜检查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并进行病理活检,才能最终确诊肠癌。
此外,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息肉到癌变,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肠癌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而常规体检往往不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难以及时发现肠癌。例如,一些肠癌可能在早期仅表现为肠道息肉,而常规体检很难发现这些微小的病变,导致肠癌的漏诊。
综上所述,肠癌筛查的盲区主要在于常规体检的局限性、检查项目的不全面以及肠癌的隐匿性。为了提高肠癌的早期发现率,我们建议: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如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尤其是对于有肠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等。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筛查方法,可以发现肠道微小出血,提示肠癌的可能;而肠镜检查则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提高肠癌的检出率。
在体检中增加肠道检查项目,提高对肠道健康的重视程度。体检机构应根据人群特点,合理设置体检套餐,将肠道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提高肠癌筛查的覆盖率。
增强对肠癌症状的认识,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公众应提高对肠癌症状的警觉性,如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改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肠癌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高纤维饮食可以降低肠癌的发病率;而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及时排出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总之,肠癌筛查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提高警惕,定期检查,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肠癌筛查落到实处,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裴哲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