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病的主要元凶

2025-06-19 20:41:10       14次阅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寄生在人类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据研究显示,中国胃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44%和48.6%,其中贲门胃癌(CGC)和非贲门胃癌(NCGC)在中国的病例数分别占全球的70%和50%。幽门螺杆菌感染与70%的胃癌发病有关,其致癌性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在胃黏膜上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糜烂和溃疡。长期的炎症刺激和胃黏膜损伤,会使胃黏膜细胞发生癌变。幽门螺杆菌还会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物质,如空泡毒素A(Vac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等,这些物质进一步损伤胃黏膜,促进胃癌的发生。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胃癌前病变密切相关。胃黏膜萎缩是指胃黏膜腺体的减少和消失,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这两种病变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嗳气等。但许多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导致感染不易被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胃黏膜活检等方法。呼气试验是通过检测呼出的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杆菌特有的尿素酶分解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幽门螺杆菌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胃黏膜活检是通过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来判断是否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若不及时清除,将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等高危人群,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除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联合抑酸药物的方案,如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

总之,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主要元凶。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尤其是高危人群,应重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高盐、高脂、熏烤、腌制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胃癌筛查,对预防胃癌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生率,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以及食物、水源等途径。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饮用生水,食物要煮熟,餐具要定期消毒。此外,集体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除了胃癌外,还会引发其他多种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诊疗能力,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愈率。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病的主要元凶,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发生率,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世界而奋斗。

许建新

长兴县中医院

下一篇化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进展
上一篇卵巢癌放射治疗在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作用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