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隐形杀手,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诊断困难、预后不良等特点,被形象地称为“癌中之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穿刺活检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胰腺癌的诊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将对胰腺癌穿刺活检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可能带来的伤害进行详细探讨。
胰腺癌穿刺活检的原理
胰腺癌穿刺活检,是在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等)的辅助下,通过细针穿刺进入胰腺肿瘤组织,获取微量组织样本,进而进行病理学检查。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通过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为胰腺癌的确诊提供直接而有力的证据。病理学检查不仅能够确定肿瘤的性质,还能对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提供重要信息,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胰腺癌穿刺活检的操作方法
胰腺癌穿刺活检的操作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术前准备
:为了降低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患者需要空腹4-6小时。此外,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以评估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影像学引导
: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医生能够精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并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穿刺取样
:在局部麻醉后,医生将细针穿刺针沿预定路径缓慢刺入胰腺肿瘤组织,并轻轻旋转针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
术后处理
:穿刺结束后,患者需要留观数小时,以防出现迟发性并发症。若无异常,患者可以回家休息。
胰腺癌穿刺活检可能带来的伤害
尽管胰腺癌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但它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出血
:穿刺针可能损伤胰腺组织或周围血管,引起出血。大多数情况下,出血量较少,可以自行止血;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来止血。
感染
:穿刺过程中,细菌可能通过穿刺针带入胰腺组织,引起局部感染。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肿瘤种植
:在极少数情况下,穿刺针可能将肿瘤细胞带到周围正常组织,导致肿瘤种植。但随着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这一风险已大大降低。
胰腺炎
:穿刺针可能损伤胰腺组织,诱发胰腺炎。术前、术后使用胰腺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胰腺炎风险。
结论
胰腺癌穿刺活检是一项有创性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然而,与其所提供的诊断价值相比,这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对于疑似胰腺癌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后,应及时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医生应严格掌握穿刺活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操作流程,将穿刺活检的风险降到最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胰腺癌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将不断提高,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张薛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