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分型复杂多变,对患者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其治疗策略。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根据细胞来源、组织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分为多种亚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NHL分为成熟B细胞肿瘤、成熟T/NK细胞肿瘤和前体细胞肿瘤三大类。其中,成熟B细胞肿瘤占NHL的85%以上,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等;成熟T/NK细胞肿瘤占10%-15%,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K/T细胞淋巴瘤等;前体细胞肿瘤较为罕见。
成熟B细胞肿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30%-40%,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滤泡性淋巴瘤(FL)是第二常见的类型,占NHL的20%-30%,生长速度相对较慢,预后相对较好。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肿瘤,预后较差,对常规化疗不敏感。
成熟T/NK细胞肿瘤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最常见的类型,占NHL的10%-15%,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NK/T细胞淋巴瘤较为罕见,预后也较差。
前体细胞肿瘤包括前体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细胞淋巴瘤,较为罕见,预后较差。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病理分型、分期、基础疾病等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常用治疗手段包括:
(1)化疗 化疗是NHL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方案包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侵袭性较高者,需尽早进行化疗。化疗可有效缓解症状、缩小肿瘤体积,但毒副反应较大,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常规。
(2)靶向治疗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阳性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在NHL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利妥昔单抗可特异性识别CD20阳性B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等机制杀伤肿瘤细胞。部分NHL患者还可使用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反应,但价格昂贵,且可能出现耐药。
(3)放疗 部分局限性NHL患者可考虑放疗,如早期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放疗可作为化疗的补充,提高局部控制率。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但可能出现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4)造血干细胞移植 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NHL患者,可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长期生存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但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大,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严重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5)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NHL治疗中显示出良好前景。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T细胞的杀伤功能。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成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提高T细胞的杀伤活性。免疫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反应,但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肝炎等,需密切监测。
总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复杂,治疗需综合评估,个体化制定方案。随着新药物、新技术的发展,NHL患者的生存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临床上需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对NHL的科普宣传,提高患者和公众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詹晓林
黄石市中心医院中心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