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尤其在东亚和非洲地区,肝癌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众多治疗方式中,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适应症广泛等优点,成为了肝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影像设备的引导,将导管插入患者体内,直接作用于肿瘤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等技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TACE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癌供血动脉,使药物在肿瘤局部形成高浓度,同时通过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达到“饿死”肿瘤的效果。TACE术的优势在于其局部性,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全身性副作用。此外,TACE术的适应症广泛,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不适合全身化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射频消融是另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射频消融术利用射频能量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消灭肿瘤细胞。射频消融术的优势在于其微创性,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疼痛控制是肝癌介入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肝癌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疼痛控制不仅需要合理使用止痛药物,还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非药物疗法。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调整。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疼痛的有效控制,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是判断介入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如AFP等)以及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变化,评估肿瘤的缩小情况和有无复发或转移。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活性,为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病理学检查则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了解肿瘤的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疼痛控制和疗效评估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严格的疗效监测,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肝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被开发出来,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此外,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同样重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方式,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对抗肝癌这一顽疾,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赵晓阳
河南省人民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