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特征是缓慢进展和相对良好的预后。这种疾病与染色体易位t(14;18)有关,该易位导致BCL-2基因的过表达,BCL-2基因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FL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可能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诊断FL主要依赖于病理活检,包括组织形态学评估和免疫组化检测。病理学家通过识别特征性的滤泡结构和B细胞标记物来确定诊断。此外,分子检测也有助于确诊和预后评估。
治疗FL的策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化疗是FL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和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近年来,随着对FL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靶向治疗成为FL治疗的新方向。例如,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已被广泛用于FL的治疗,通过特异性结合CD20阳性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或增强免疫应答。
免疫治疗,特别是PD-1/PD-L1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免疫逃逸,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攻击,为FL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此外,对于年轻且适合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高剂量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FL的治疗趋向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肿瘤负荷、基因特征和合并症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FL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然而,FL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分级、生物学行为、治疗应答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此,对于FL患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和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郑侠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