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30%。FL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分子和遗传学异常,其中B细胞抗原受体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其关键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FL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的异常增殖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B细胞在遇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成熟,形成抗体产生细胞或记忆B细胞。然而,在FL中,B细胞的这一过程受到干扰,导致异常增殖和肿瘤形成。研究发现,FL中的B细胞往往表达高水平的Bcl-2蛋白,这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可以阻止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
分期
FL的分期主要依据Ann Arbor分期系统,结合CT或PET-CT扫描结果。I/II期为早期FL,III/IV期为晚期FL。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案
FL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疾病分期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 1.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化疗(如CHOP方案) 2. 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 3.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
对于晚期FL患者,维持治疗和二线治疗方案也非常重要。个体化治疗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疗效评估
FL的疗效评估主要依据国际淋巴瘤工作组推荐的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是评估疗效的主要指标。此外,PET-CT扫描在评估疗效和监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FL是一种B细胞源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发病机制、分期、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均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对FL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和新药的不断研发,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FL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中位生存期,达到10年以上。
梁华般
广东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