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从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入手,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长期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致癌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毒素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反应;诱发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激活致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呼气试验、血清学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根除治疗,以降低胃癌等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二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14天。治疗结束后,可通过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评估根除效果。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措施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从改善生活习惯、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讲究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 (2)实行分餐制,避免口对口喂食,减少唾液传播; (3)加强饮水卫生管理,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4)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加强餐具消毒,避免共用餐具。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积极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一旦发现感染,应尽早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胃癌等并发症的风险。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武文娟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东侨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