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其在癌症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免疫治疗也可能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其中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是值得关注的一类。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其管理策略。
免疫治疗与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过继性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等。ICIs通过阻断如PD-1/PD-L1和CTLA-4等免疫检查点蛋白,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然而,这种全身性的免疫激活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引发irAEs,包括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
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垂体炎是较为常见的类型。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约为10%-20%。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表现为乏力、畏寒、嗜睡和体重增加等症状;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可能表现为心慌、多汗、手抖和消瘦等。垂体炎较为少见,但可能导致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多种激素分泌,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性欲减退和乏力等症状。
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的管理
对于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的管理,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增加irAEs的风险。同时,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症状,以便患者在出现不适时能够及时告知医生。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主要通过监测激素水平,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或对症处理。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而垂体炎可能需要针对性的激素替代或免疫抑制治疗。
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管理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合理用药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关键。对于轻度不良反应,一般无需停药,可给予对症处理。而对于3级及以上的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停用免疫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在不良反应得到控制后,是否重新启动免疫治疗需谨慎评估。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在症状缓解后可考虑重新开始治疗,但需密切监测;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一般不建议重新使用免疫治疗。
结语
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虽然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挑战,但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大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监测和有效处理的。通过医患之间的密切沟通与协作,能够在充分发挥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未来,进一步研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开发更加精准的预测和治疗方法,将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高坤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