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机制与影响

2025-05-25 03:42:56       5次阅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等多个环节。本文将详细探讨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DLBCL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概述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是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事件,通过V(D)J重组和类别转换重组(CSR)两个步骤完成。V(D)J重组发生在前B细胞阶段,通过RAG1/2蛋白介导,将免疫球蛋白基因的V、D和J片段随机组合,形成多样性区。CSR则发生在成熟B细胞阶段,通过活化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ID)介导,将已重排的IgM类别转换为IgG、IgA或IgE。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DLBCL中的作用机制 在DLBCL中,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过程发生异常,导致肿瘤B细胞的持续增殖和存活。主要机制包括: (1)V(D)J重组异常:RAG1/2蛋白表达上调,导致V(D)J重组过度激活,产生大量异常B细胞克隆。 (2)CSR异常:AID蛋白表达上调,导致CSR过度激活,产生高突变负荷的IgV区,增加肿瘤异质性。 (3)免疫球蛋白信号异常: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下游的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促进B细胞增殖和存活。在DLBCL中,BCR信号通路发生异常激活,进一步促进肿瘤进展。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对DLBCL的影响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DLBCL中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肿瘤异质性:CSR产生的高突变负荷IgV区增加了肿瘤克隆的异质性,导致DLBCL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较大。 (2)治疗抵抗:异常BCR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了DLBCL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抵抗性,降低了治疗效果。 (3)免疫逃逸:DLBCL细胞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表达,可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进一步促进肿瘤进展。

诊断和治疗 DLBCL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等手段。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进行化疗,部分患者还可接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未来治疗前景看好,针对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相关靶点的新药和新疗法正在不断研发中。

总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DLBCL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徐莹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下一篇胰腺癌中医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上一篇免疫疗法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