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结直肠癌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所有癌症的第三位和第二位。因此,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加强早期识别和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结直肠癌的早期识别、急救技能以及病理机制,以帮助公众提升健康意识,及时采取行动。
结直肠癌的早期识别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持续时间超过两周。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
血便或黑便
:肿瘤侵蚀血管,导致肠道出血。血便通常是鲜红色或暗红色,与粪便混合;黑便则是由于肠道上部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被胃酸和肠道细菌分解氧化所致。
持续性腹痛
:可能表现为隐痛或绞痛,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肠道神经,引起疼痛。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由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导致体重下降。如果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应引起警惕。
贫血症状
:如乏力、头晕等,由于慢性出血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
此外,结直肠癌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应尽快就医。
急救技能指南
当怀疑结直肠癌时,以下急救技能至关重要:
及时就医
: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尤其是血便或持续性腹痛。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直肠指诊
:医生通过直肠指诊可初步判断直肠是否有肿块。直肠指诊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发现直肠下段的肿瘤。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通过结肠镜,医生可直观观察结肠内部情况,发现早期肿瘤,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和有无远处转移。这些检查可为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EA和CA19-9等可辅助诊断。虽然这些标志物特异性不高,但在动态监测中,其水平的变化可为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的病理机制
结直肠癌的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突变的过程。正常黏膜细胞首先发展为腺瘤性息肉(腺瘤),然后逐步恶变为癌症。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基因突变和功能缺失:
APC基因
:APC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功能缺失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促进腺瘤的形成。APC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KRAS、NRAS和BRAF基因
:这些基因突变可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DNA错配修复基因(MMR基因)
:MMR基因功能缺失可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MSI是结直肠癌的一种特殊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TGF-β信号通路
: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抑制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或抑制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表观遗传学改变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改变可影响基因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这些改变在结直肠癌的早期阶段即可出现,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结论
结直肠癌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公众应提高对结直肠癌症状的认识,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通过早期识别和急救技能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加强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张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