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治疗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重要性贯穿于早期和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的全过程。随着新型内分泌药物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研发,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将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讨论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和复发转移解救治疗中的应用规范。
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理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中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占的比例较大。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的老年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研究表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标准治疗,旨在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和卵巢功能抑制剂(OFS)。不同类型的内分泌治疗药物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风险的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对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手段。新型内分泌药物和CDK4/6抑制剂的应用,为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些药物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内分泌治疗的全程管理
内分泌治疗的全程管理包括治疗前的风险评估、治疗中的疗效监测和不良反应管理、治疗后的复发监测。治疗前的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受体状态等因素。治疗中的疗效监测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不良反应管理需要针对不同的药物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处理。治疗后的复发监测则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结语
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药的研发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内分泌治疗的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优化。通过规范的全程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王亚军
阳春市中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