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简称WM),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浆细胞瘤,其主要特点是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单克隆IgM。这种病理状态下,高浓度的IgM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增加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简称CHF)的风险。
首先,WM患者普遍存在高粘滞血症,即血液中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含量异常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这种高粘滞血症可以直接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加心脏泵血的负担,从而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高粘滞血症还可能引发微血管病变,进一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其次,WM患者常常伴有贫血,且贫血的程度与心脏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贫血会导致氧气输送能力下降,心脏为了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不得不增加泵血量,长此以往,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竭。
进一步地,WM患者中出现的微血管病变也不容忽视。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因此,W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心脏功能的不良影响,同时,采取必要的心脏保护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以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综上所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通过高粘滞血症、微血管病变和贫血等途径对心脏功能产生损害,并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WM患者应重视心脏功能的监测和保护,以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周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