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常被称为“癌中之王”。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4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而5年生存率仅为7%左右。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胰腺癌晚期,治疗的主要目标已从根治转变为控制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一阶段,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姑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以期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化疗是胰腺癌晚期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它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然而,化疗药物的选择性较差,不仅会杀死肿瘤细胞,还会损伤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脱发、贫血等副作用。因此,化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放疗则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对于胰腺癌患者而言,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尤其是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然而,放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皮肤损伤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和处理。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式,它通过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上特定的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血管生成和肿瘤微环境等方面。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限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此外,还有一些针对HER2、BRCA1/2等靶点的靶向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中。
近年来,胰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针对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胰腺癌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此外,还有一些针对FGFR、NTRK等靶点的靶向药物正在临床研究中。
随着对胰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个体化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发展。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特定的分子标志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携带BRCA1/2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PARP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携带NTRK融合的患者,则可以使用NTRK抑制剂。个体化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胰腺癌晚期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治疗目标。这包括有效的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等综合措施。疼痛管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神经阻滞、放射治疗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营养支持则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患者的预后;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则通过心理咨询、团体活动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胰腺癌晚期治疗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靶向治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胰腺癌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光明。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出现,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陈思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零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