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旨在科普肺癌的基础知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早期发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以期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基础知识 肺癌起源于肺部组织,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肺癌根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5%,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小细胞肺癌约占15%,其生长速度快,早期即发生远处转移。
二、风险因素 1. 吸烟:吸烟是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占肺癌死亡病例的85%以上。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0-30倍。 2. 被动吸烟:长期吸入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3.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等致癌物质的工人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4. 环境污染: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或室内装修污染的环境中,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患者的人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6.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纤维化患者患肺癌的风险较高。
三、预防措施 1. 戒烟:戒烟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措施,戒烟越早,患肺癌的风险越低。 2. 减少被动吸烟: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改善室内通风条件。 3. 职业防护: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 4.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室内外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和室内装修污染。 5.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6.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及早发现肺癌。
四、早期发现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当出现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及早发现肺癌。
五、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MRI、PET-CT等。 2. 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3. 分子病理学检查:基因突变检测、PD-L1表达检测等。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
六、治疗进展 1. 外科手术:早期肺癌患者可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肿瘤。 2. 放疗和化疗:中晚期肺癌患者可接受放疗和化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4.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5.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总之,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其基础知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早期发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预防肺癌,守护健康。
刘尧
山东省立医院中心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