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细胞胶质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年发病率约为3-4人/10万人。这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侵袭性,因此治疗和预后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对母细胞胶质瘤的详细科普。
临床表现
母细胞胶质瘤因其快速生长和侵袭性,常常引发一系列神经学症状,其中头痛和癫痫是最典型的两个症状。
1. 头痛
头痛是母细胞胶质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这种头痛可能是由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脑水肿或颅内压力增加引起的。头痛的性质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且常常在早晨醒来时最为严重。随着肿瘤的生长和颅内压力的增加,头痛的强度和频率可能会逐渐加剧。
2. 癫痫
癫痫发作是母细胞胶质瘤患者另一个常见的症状。由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脑电活动,导致局部脑区的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从简单的失神发作到复杂的部分性发作,甚至全身性发作,都可能在母细胞胶质瘤患者中出现。约有40%左右的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癫痫发作。
除了头痛和癫痫,母细胞胶质瘤还可能引起其他神经学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诊断
诊断母细胞胶质瘤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MRI的T1加权像上,母细胞胶质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往往有明显的强化表现。此外,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等技术,也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
2.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母细胞胶质瘤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肿瘤样本,对肿瘤细胞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母细胞胶质瘤的细胞学特征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微血管增生和坏死等。
治疗
治疗母细胞胶质瘤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尽可能地去除肿瘤组织,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术后常常配合放疗和化疗,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延缓病情进展。
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母细胞胶质瘤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去除肿瘤组织,缓解颅内高压,减轻症状。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活检等。手术的目标是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正常的脑功能。
2. 放疗
术后放疗是母细胞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疗可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延缓病情进展。常用的放疗方法包括分次外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放疗的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3. 化疗
化疗也是母细胞胶质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卡莫司汀等。化疗可以与放疗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放疗后进行。化疗可以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
预后
由于母细胞胶质瘤的高度恶性和侵袭性,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中位生存期大约在12至15个月之间,5年生存率低于5%。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尽管如此,通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可以得到延长,生活质量也能得到一定改善。
结语
母细胞胶质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脑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了解母细胞胶质瘤的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可以促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发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同时,加强母细胞胶质瘤的基础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黄林生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