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复杂性和隐蔽性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卵巢癌的症状表现及其背后的病理机制,帮助公众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
卵巢癌可分为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卵巢癌的80%以上。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较为少见,各占约5%和10%。上皮性肿瘤起源于卵巢表面的上皮细胞,而生殖细胞肿瘤则来源于卵巢内的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则起源于卵巢的性索和间质组织。
早期卵巢癌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导致许多患者在疾病发展到晚期才察觉异常。晚期卵巢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部肿块、腹腔积液以及其他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密切相关。肿瘤体积的增大可能导致腹腔内压力上升,进而引起腹胀。同时,肿瘤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如肠道,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引发消化道症状,如便秘、腹泻、食欲减退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卵巢癌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这些症状反映了肿瘤对身体营养的消耗和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干扰。消瘦可能是由于肿瘤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贫血则可能与慢性出血或肿瘤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有关。此外,卵巢癌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释放的一些细胞因子有关,这些因子能够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能量水平。
面对卵巢癌,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病理分期、解除并发症以及尽可能地切除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旨在消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卵巢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期别、初次手术后残留灶的大小及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肿瘤期别越早、残存灶越小、预后越好。在所有类型中,上皮性癌的预后相对较差。
除了手术和化疗外,卵巢癌患者还可以接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目前,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和PARP抑制剂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PARP抑制剂则通过抑制PARP酶的活性,阻断DNA损伤修复,使癌细胞无法修复DNA损伤而死亡。这些治疗手段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卵巢癌,改善患者的预后。公众应保持警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卵巢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以评估患病风险。通过综合防治,我们有望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卵巢癌的腹胀与消化道症状背后隐藏着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对身体功能的影响。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卵巢癌,改善患者的预后。公众应保持警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早期发现卵巢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以评估患病风险。通过综合防治,我们有望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继跃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