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2025-05-22 19:40:20       3247次阅读

介入治疗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其微创、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介入治疗概述 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于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之间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导丝等设备在影像引导下,对局部组织进行诊断和治疗。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较高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切断肿瘤的养分供应,使其缺血坏死,同时可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常见并发症 (1) 出血:由于介入治疗过程中需穿刺血管,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出血是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出血可能引起疼痛、肿胀、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充分评估凝血功能、术中轻柔操作、术后压迫止血等。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术前可给予抗凝药物,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血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2) 感染:穿刺和导管留置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感染是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感染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术前准备皮肤,术中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有感染迹象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穿刺引流。

(3) 肝肾功能损害:部分介入治疗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药物性肝肾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10%。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评估肝肾功能、术后监测肝肾功能变化等。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药物,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术后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肿瘤破裂:介入治疗可能导致肿瘤破裂出血。肿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约为1-2%。肿瘤破裂可引起剧烈腹痛、腹腔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术中尽量避免对肿瘤的过度刺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对于肿瘤较大、边界不清的患者,术中应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挤压肿瘤。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适应证和禁忌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肝功能、肾功能等,判断患者是否适合介入治疗。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感染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2) 术中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轻柔、熟练地进行穿刺和导管操作,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对于复杂、高风险的患者,可考虑在全麻下进行介入治疗,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

(3) 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止血、抗感染等。

(4) 多学科协作:介入科、肿瘤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介入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术前应充分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中应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应共同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医患双方应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顾亚峰

上海市长征医院

下一篇肝癌细胞来源肿瘤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解析
上一篇乳腺癌预防:压力管理与心态调整的重要性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