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医学上也称之为大肠癌,是一种起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涵盖了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类型。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我国,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新发结直肠癌病例高达196万例,其中我国就占了55.5万例,死亡病例更是高达28.6万例。这一数据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被诊断出结直肠癌,每两分钟就有1人因结直肠癌而失去生命。我国结直肠癌新发人数占全球的28.8%,死亡人数占30.6%,十年间发病率增长了126%,年均增长率达到9.5%。此外,从2011年到2015年,结直肠癌的治疗费用增长了94%。因此,有效预防结直肠癌、降低其疾病负担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识别和控制高危因素,以及积极进行筛查。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的调整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癌症风险。
增加体力活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运动能够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排便,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道的接触时间,同时还能控制体重,降低肥胖带来的风险。
控制体重
:肥胖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结直肠癌至关重要。肥胖会导致慢性炎症,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的代谢产物都具有致癌作用,长期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定期筛查
:5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包括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定期筛查可以提高早期发现率,降低死亡率。
家族史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应提前开始筛查,并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筛查。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已经发现的息肉或早期癌变,及时的治疗可以预防其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及时切除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如年龄、性别、种族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风险显著升高。男性的发病风险略高于女性,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差异有关。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种族的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更高,可能与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有关。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是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包括正常上皮细胞→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变→侵袭性癌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此外,粪便隐血试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好。中晚期结直肠癌需要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较差。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识别和控制高危因素,积极进行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的筛查和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加强结直肠癌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胡若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