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即“三高”)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进“三高”共管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将详细阐述“三高”共管的重要性、意义以及实现途径。
一、“三高”共管的重要性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三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9亿,每年死亡人数高达300万。通过有效控制“三高”,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减少患者死亡和残疾。
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
“三高”共管可以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慢病管理效率。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实现患者全病程管理,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患者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减少并发症发生
“三高”共管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通过“三高”共管,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30%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发率可降低50%以上。
提高患者满意度与获得感
“三高”共管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通过定期随访、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三高”共管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控制“三高”,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二、“三高”共管的实现途径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三高”共管需要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的密切协作。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实现患者全病程管理,提高慢病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三高”共管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发症风险、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加强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
“三高”共管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定期随访、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降低“三高”的发生风险。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三高”共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慢病管理效率。通过建立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患者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总之,“三高”共管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与获得感以及实现健康中国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推进“三高”共管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张可立
桃江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