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治疗是慢性肾脏病(CKD)晚期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医疗设备模拟肾脏功能,清除体内有毒物质和多余水分,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对于透析患者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本文将重点探讨透析患者中降压药和降磷药的合理使用。
透析治疗的基本概念与治疗机制
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替代肾脏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有效方法。血液透析通过血管通路将血液引流至透析器,利用半透膜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再将清洁的血液返回体内。腹膜透析则是利用患者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在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对溶质和水分的通透性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这两种透析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降压药在透析患者中的合理使用
高血压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控制不良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和ARBs。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药物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因此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例如,利尿剂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需注意,因为透析本身就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过度利尿可能会导致患者脱水。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变化、尿量和血液透析的频率来调整剂量,以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的问题。
降磷药的合理使用
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心血管钙化、骨病和死亡率增加有关。降磷药主要包括磷结合剂,它们能在肠道内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常用的磷结合剂包括含钙的磷结合剂和非含钙的磷结合剂。在选择降磷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血钙水平、心血管风险和个人偏好。定期监测血磷水平,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含钙的磷结合剂可能会导致血钙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钙化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血钙水平,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非含钙的磷结合剂,如含铝或含铁的磷结合剂。但这些药物也有其副作用,如铝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铁可能导致铁过载,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合理用药对于透析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不恰当的药物使用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副作用增加,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参与药物管理,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遵循医嘱服药,共同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总结
透析患者需要通过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降磷药来控制血压和血磷水平,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遵循医嘱服药,共同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此外,透析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低磷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辅助药物治疗,共同改善透析患者的预后。
刘登强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