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肪和结缔组织的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在冠心病的多种临床表现中,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类型。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两种病症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及相互关系。
心绞痛:冠心病的典型表现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胸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左肩、左臂、下颌等部位,常伴随有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
:通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心肌在需氧量增加时供血不足。
不稳定型心绞痛
:症状发作与体力活动无关,且持续时间较长,硝酸甘油缓解效果较差。这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有血栓形成的风险。
心肌梗塞: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其症状通常包括剧烈胸痛、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硝酸甘油难以缓解。
心梗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当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或部分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心梗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冠状动脉闭塞的范围、速度以及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
心绞痛与心梗的关系
心绞痛和心梗在病理机制上存在密切联系。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早期表现,而心梗则是心肌缺血的严重后果。心绞痛患者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最终引发心梗。
此外,心绞痛和心梗在临床表现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胸痛、出汗等,但心梗的症状更为严重和持久。因此,对于心绞痛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
结语
心绞痛和心梗是冠心病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它们在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密切联系。了解这两种病症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冠心病,及时识别和处理相关症状,降低心梗的风险。对于冠心病患者,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时就医、规范用药,都是预防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重要措施。
殷俊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