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即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肠癌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由于肠癌早期症状较为隐蔽,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识别肠癌的征兆,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癌早期的四个主要征兆,帮助公众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腹痛 肠癌早期,肿瘤细胞生长可能刺激肠道组织或肠黏膜,引起疼痛感。这种疼痛往往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且随着癌细胞的扩展,疼痛可累积到相邻器官或组织,导致疼痛感加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疼痛往往在饭后加剧,需引起足够重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尤其是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肠癌可能。
排便习惯改变 肠道受肿瘤细胞刺激时,可能分泌一些物质,改变正常的排便习惯。患者可能出现里急后重(即急迫感强烈,但排便量少)或假性腹泻(即排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便量少)等表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排便习惯的改变往往提示肠道功能异常,应引起高度重视。
大便性状改变 随着肿瘤细胞不断生长,肠腔间隙变窄,影响大便排泄。大便可能变得又细又扁,这是肠癌早期的一个重要信号。此外,大便中可能混有黏液或脓血,这也是肠癌的典型表现之一。一旦发现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尤其是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肠癌可能。
便血 早期肠癌时,大便与肿瘤相互摩擦,可能导致大便一边出现血迹。随着肿瘤进一步发展,侵犯肠腔血管,大便中可见鲜血。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警报,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值得注意的是,便血并非肠癌的“专利”,痔疮、肛裂、肠炎等疾病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因此,一旦出现便血,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总之,肠癌早期症状较为隐蔽,但通过仔细观察,仍可发现蛛丝马迹。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肠癌可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此外,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有肠癌家族史、患有肠道息肉等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实现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肠癌的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改善。手术切除仍是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此外,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也为肠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因此,对于肠癌患者而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较为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寻。公众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便血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肠癌可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实现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陈文宇
嘉兴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