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肺癌治疗领域起着革命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晚期肺癌患者中,为那些失去了手术机会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肺癌,作为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通常,对于早期没有发生转移的NSCLC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是首要的治疗选择。然而,许多患者在确诊时,肺癌已经进展到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可能。
晚期肺癌患者面临的挑战是肿瘤体积较大,并且可能已经发生了广泛的转移,这使得通过手术有效切除变得困难。此外,传统的放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了医学界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治疗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介入性手段,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以减少全身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CT、MRI等)进行引导,将治疗器械(例如导管、针头等)精确置入肿瘤供血血管内,然后通过这些器械向肿瘤内注入化疗药物、栓塞材料或放射性粒子等,以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血管介入治疗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靶向性
: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肿瘤部位,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2.
局部高浓度
: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增强治疗效果。 3.
减少副作用
:由于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局部,减少了全身性毒副作用。 4.
重复性
: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多次进行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包括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肺癌、肿瘤侵犯大血管、以及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此外,对于部分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血管介入治疗也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介入治疗并非万能,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技术的操作水平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这一领域有望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此外,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促进了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有望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这也要求医疗工作者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以适应这一新兴治疗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我们期待血管介入治疗技术能够为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希望,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黄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