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癌中之王”,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广为人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70万人被诊断出肝癌,而死亡人数几乎与此相当。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这主要是因为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然而,通过深入了解肝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筛查与监测措施,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预后。
肝癌的主要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等。这些病因和危险因素提示,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长期饮酒者、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等。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肝癌筛查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忽视高危人群的筛查:许多患者认为自己没有乙肝、丙肝等病史,就忽视了肝癌筛查。实际上,长期饮酒、肥胖、糖尿病等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人群同样需要定期筛查。研究表明,长期饮酒者肝癌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肝癌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过度依赖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是常用的肝癌血清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不能作为唯一的筛查手段。有研究显示,AFP对于早期肝癌的敏感性仅为60%左右,特异性约为80%。对于AFP阴性的患者,也不能排除肝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因此,在肝癌筛查中,不能过度依赖AFP,而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忽视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早期肝癌。然而,一些患者对这些检查抱有恐惧和排斥心理,导致筛查不及时。实际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这些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大大提高。对于高危人群,应克服恐惧心理,定期接受影像学检查。
筛查间隔不当: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肝癌筛查。然而,一些患者筛查间隔过长,导致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有研究表明,筛查间隔过长显著降低了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因此,高危人群应遵循医嘱,定期进行筛查。
总之,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应该重视定期筛查,避免上述误区。通过有效的筛查与监测,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对于病因的控制和预防,如乙肝疫苗接种、戒酒、控制体重等,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癌中之王”的威胁。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的肝癌患者,应积极接受规范治疗,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研究表明,早期肝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70%。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也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肝癌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总之,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通过深入了解肝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筛查和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避免筛查误区。对于确诊的肝癌患者,应积极接受规范治疗,争取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肝癌的威胁,守护人类的健康。
李春杨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