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致命杀手,其复杂性和隐匿性让许多患者错失早期治疗的良机。本文将深入探讨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及如何降低其复发率。
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激素水平等。遗传因素中,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2基因突变与卵巢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BRCA1/2是两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们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基因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细胞失去对异常增生的控制,从而增加癌症风险。除了BRCA1/2,还有其他一些基因突变,如RAD51C、BRIP1等,也与卵巢癌风险增加有关。
环境因素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辐射暴露等也被认为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化学物质如石棉、苯等可通过破坏DNA结构,增加突变的风险。此外,吸烟、二手烟暴露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卵巢癌的风险。辐射暴露,尤其是电离辐射,可导致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减少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对预防卵巢癌具有重要意义。
激素水平的改变,如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也可能增加卵巢癌的风险。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激素,对卵巢功能有重要影响。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导致卵巢细胞过度增生,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合理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避免长期使用,对降低卵巢癌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卵巢癌的复发率高,部分原因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如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尿频尿急等,这些症状往往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导致诊断延迟。早期卵巢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很难与其他良性疾病区分,导致许多患者在就医时已是晚期。因此,提高公众对卵巢癌早期症状的认识,对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个原因是卵巢癌的治疗后,癌细胞可能隐藏在体内,难以被常规检查发现,待条件适宜时再次复发。卵巢癌对化疗相对敏感,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导致治疗失败。此外,卵巢癌容易通过腹腔转移,形成微小病灶,难以被影像学检查发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为降低卵巢癌的复发率,科学防控策略至关重要。首先,遗传咨询可以帮助高风险人群了解自己的遗传背景,采取预防性手术等措施。对于携带BRCA1/2突变等高风险基因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卵巢切除术,以降低发病风险。其次,定期体检,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通过超声、CT扫描及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可以提高早期发现率。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卵巢癌,提高早期治疗率。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风险。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癌变风险。
全球范围内,卵巢癌的新发病例每年约31万例,死亡近21万例,5年生存率仅为46%。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对于卵巢癌,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这一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卵巢癌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防控,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卵巢癌的复发风险,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总结来说,卵巢癌作为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激素等多个因素。早期症状不明显,复发率高,给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但通过遗传咨询、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等手段,我们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应提高健康意识,积极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卵巢癌这一疾病,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黄晋博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